其实微信才是淘宝杀手
[核心提示] 如果微信采取伴随性消费思路,将跳出传统电商的路数,直接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问题。这就可能颠覆淘宝的地位。
如何才能打败淘宝?第一梯队里是京东、当当以及易迅等老面孔,活跃在移动端的蘑菇街和美丽集成了第二梯队。淘宝一统电商江 湖 10 年之久,却仍未看到群雄割据的局面。然则成立刚刚 3 年微信,悄然间已统领 5 亿用户,如果微信将信息流中的关键词导入电商或者自家的易迅——微信将成为淘宝杀手。
淘宝杀死了商场
成立于 2003 年 5 月 10 日的淘宝通过放权让卖家自己在网上建站自主经营的方式迅速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和传统商场相比,淘宝打破了空间的概念,在家就能完成购物,而至今位置商场还不得不依赖用户拥有足够时间以及寻找特定购物地点。
淘宝解决了让用户不出门购物的问题。eBay 在中国向在其网站上展示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收取费用,而淘宝却不收费,以此建立起庞大的卖家和买家用户群。2003年,淘宝推出即时通讯工具阿里旺旺(Aliwangwang),帮助卖家和买家进行互动。
商场时代的思维是,寻找旺铺,广告营销,用户入店后等待从看客到顾客转换。淘宝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非传统厂商能理解的手段解决了购物空间的问题从而杀死了商场。
此后淘宝平台趋于常规,逛淘宝成为了普通用户的日常习惯,但时间问题却还没解决,我们必须有大量时间才能进行网上购物,电商市场火爆后,京东等老牌厂商应对的策略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节日特价。解决不了时间问题,淘宝仍然强大。
他们都没能杀死淘宝
以蘑菇街为代表的移动端购物商城开始涌现,其 App 商品的图片、价格、详情,直接从淘宝调用,在此基础上做些重组和编排,此外,其二次导购的行为,也都是基于对淘宝用户数据的分析。这类 App 通过为淘宝店商家导流的模式抽取提成。
这类应用通过移动方式缩短了我们购物的时间,让我们的活动范围更广,但是其并没有根本解决购物时间问题,只是将网页内容优化后搬到了移动端。
用户依然需要为购买某个颜色、某种款式或者某个品牌而发愁,没有某种强大的动力促成这次消费。
你是否想过,如果微信将朋友聊天中出现的商品关键词高亮,并加入导购链接?无论是导入到自家的易迅还是为其他平台导流,这样的信息流内购买能在短时间和淘宝齐肩,至于用户体验问题,张小龙自会解决。
为何是微信
微信颠覆式地解决了时间问题。用户产生购买的冲动并非基于理性的购买需求,而是在聊天过程中通过和朋友的交谈,无意中得知了某件产品或者朋友直接的推荐,促成消费。
微信成为淘宝的杀手应该不在计划之中。从之前微信打击营销账号和公众账号进行的折叠可以看出来,张小龙对产品的规划还十分谨慎。但在关键词导流前,6 元的表情商店更像是一个实验。
即使微信不会主推这套思路,然而我们能从中得到的启发是,购物将成为信息消费的一部分。我们并非抱着购物的心态和朋友交流,只是在过程中促成了消费这种行为。推动而广知,我们否能在微信中解决看电影听音乐的需求?
微信如何杀死淘宝
冲动型购买解决了消费时间问题,实际上也改变了流量变现的模式。
电商的传统思维是流量导入产生购买,这也是广告和导流应用的基本商业模式。然而通过在信息消费转化而来的购买需求直接跳出了这个固有思维。用户不再需要选择某一品牌服装也不用再去选择某一导购网站,甚至是固定的购物平台。伴随着信息消费产生的购物需求并不依赖以前这种「逻辑性」的购买思路,他是随机、跳跃和冲动性消费。
这种伴随着信息消费的购买冲动正是基于好友关系。新浪、高德和阿里的联合希望让用户在商场看到微博上的消费评价,通过支付宝促成消费,然而微信好友比微博粉丝有更强的关联性。微信用户甚至直接跳跃了消费地点和多人评价的步骤,一位闺密的建议足以促成多次消费。
这种伴随式消费最为关键的是激发原本属于「迷茫型」和「保守型」用户。「迷茫型」用户常常为卖哪种味道的洗发水困扰,倘若聊天过程中,朋友告知草莓味更加适合自己,此时点击「草莓味」这个关键词跳转到了购买页面,一键支付,完成购买。
对于缺乏行动力的「保守型」用户来说,几次聊天中无意间的购买点击,巧妙地被规避了其犹豫的个性,
搜索引擎是否能模仿微信的模式?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搜索引擎技术上正是基于关键词的引索,但其信息导向的思维决定了搜索引擎无法满足用户的冲动性购 买需求。当用户开始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时,已产生了目的性,他所做的是在凌乱的信息中找到已知产品或信息,并非所有用户都有购买需求。倘若搜索引擎跳出了 「或许您会需要XX」,对于信息搜索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种干扰。
微信的伴随性消费就像在无量玉洞中无意中发现的凌波微步,找到了制胜淘宝的方式,然而是否和段誉一样只是选择防身就要看张小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