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ive Java in Kotlin第一条: 考虑用静态工厂方法而不是构造器

原文: Effective Java in Kotlin, item 1: Consider static factory methods instead of constructors

Book reminder

Effective Java 的第一条规则:开发者应该考虑用静态工厂方法而不是构造器。静态工厂方法指使用静态方法来生成类的实例。下面是Java中静态工厂方法使用示例:

Boolean trueBoolean = Boolean.valueOf(true);
String number = String.valueOf(12);
List list = Arrays.asList(1, 2, 4);

静态工厂方法使用来改造构造器的有力方法,下面是一些使用静态工厂方法的好处:

  • 与构造器不同,静态工厂方法是具名的 。 方法名解释了实例是如何被创建的以及参数是什么。举个例子 new ArrayList(3)3 所代表的意思就不明确,你可以认为它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或者是数组的大小。换做是静态工厂方法 ArrayList.withSize(3) ,表达的意思就非常明确。具名方法的一个好处是:它解释了参数的含义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实例被创建的机制。另一个好处是解决了相同参数类型的构造方法之间的混淆。
  • 与构造器不同,静态工厂方法并不是每次被调用都会创建新的实例 。当我们使用静态工厂方法时可以使用缓存机制去优化实例的创建,从而提高实例创建的性能。同样我们可以定义类似 Connectrions.createOrNull() 这样的方法,使其在 Connection 不能建立时返回 null
  • 与构造器不同,静态工厂方法可以返回任一子类型 。这一特性可以用来在不同情况下提供更合适的实例,帮助我们隐藏接口背后的真正实例。在Kotlin中所有的集合都隐藏在接口背后。比如 listOf(1,2,3) , 当运行在Kotlin/JVM平台时会返回 ArrayList ,当运行在Kotlin/JS平台时会返回JavaScript array (这两种类型都实现了Kotlin List 接口)。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操作的是接口,隐藏在接口下的具体实现有时并不重要。简单地说,静态工厂方法可以返回超类型的任意子类型,甚至改变类型的某些实现。
  • 减少了创建参数化类型实例的冗长 。Kotlin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Kotlin有更好的类型推断。

Joshua Bloch 指出了静态工厂方法的一些缺点:

  • 静态工厂方法不能被用于子类的构造 。在子类的构造中需要使用超类的构造器,而我们并不能使用静态工厂方法去替代
  • 静态工厂方法不容易和其他静态方法进行区分 。比如 valueOf , of , getInstance , newInstance , getTypenewType , 这些都是很常见的静态工厂方法的命名。

直观的结论: 当构造方法和实例本身结构具有很强的关联时应该使用构造器;反之,应该使用静态工厂方法

在Kotlin当中, Kotlin改变了静态工厂方法的实现途径。

Companion factory method

Kotlin中不允许静态方法,Java中的静态工厂方法在Kotlin中通常被伴生工厂方法(Companion factory method)所取代。伴生工厂方法指被放入伴生对象中的工厂方法:

class MyList {
    //...
    companion object {
        fun of(vararg i: Int) { /*...*/ }
    }
}

使用方法和静态工厂方法相同:

MyList.of(1,2,3,4)

实际上伴生对象是一个单例类,这就导致了伴生对象是可以继承其他类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多个通用的工厂方法然后给他们提供不同的类。 Provider 类是一个轻量的用于依赖注入的类:

abstract class Provider {
    var original: T? = null
    var mocked: T? = null
    abstract fun create(): T
    fun get(): T = mocked ?: original ?: create().apply { original = this }
    fun lazyGet(): Lazy = lazy { get() }
}

对于不同的类,只需要提供特定的构造方法:

interface UserRepository {
    fun getUser(): User
    companion object: Provider {
        override fun create() = UserRepositoryImpl()
    }
}

然后我们就可以使用 UserReposiroty.get() 来获取实例,或者使用 val user by UserRepository.lazyGet() 进行懒加载。另外还可以声明特定的实现用于测试或进行Mock

UserRepository.mocked = object: UserRepository { /*...*/ }

相比于Java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在Java中静态工厂方法必须在每个类中手动实现。另外一种复用工厂方法的方式是通过接口代理(interface delegation),我们可以以如下的方式使用上述例子:

interface Dependency {
    var mocked: T?
    fun get(): T
    fun lazyGet(): Lazy = lazy { get() }
}
abstract class Provider(val init: ()->T): Dependency {
    var original: T? = null
    override var mocked: T? = null
     
    override fun get(): T = mocked ?: original ?: init()
          .apply { original = this }
}
interface UserRepository {
    fun getUser(): User
    companion object: Dependency by Provider({
        UserRepositoryImpl() 
    }) 
}

Extension factory methods

将工厂方法放入伴生对象中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定义伴生对象的扩展方法。因此我们可以给外部依赖来添加伴生工厂方法(前提是外部依赖定义了伴生对象):

interface Tool {
   companion object { … }
}
fun Tool.Companion.createBigTool(…) : BigTool { … }

或者是具名的伴生对象

interface Tool {
   companion object Factory { … }
}
fun Tool.Factory.createBigTool(…) : BigTool { … }

Top-level functions

在Kotlin中,使用顶层方法(Top-level functions)来取代伴生工厂方法也很常见,比如 listOf , setOf , mapOf

库的设计者也经常提供顶层方法来创建实例。举个例子,Android开发中,传统的方法是使用静态方法去创建 Activity Intent :

// Java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static Intent getIntent(Context context) {
        return new Intent(context, MainActivity.class);
    }
}

在kotlin Anko库中,我们使用顶层方法 intentFor

intentFor()

使用顶层方法的问题在于,公有的顶层方法是到处可以访问的,很容易就“污染了”IDE的智能提示。

尽管使用公有的顶层方法需要谨慎,对于一些小的经常需要创建的实例(比如 List Map )使用顶层方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 listOf(1,2,3) 要比 List.of(1,2,3) 更简单更具有可读性。

Fake constructors

构造器在Kotlin中的使用方式和顶层方法类似(Kotlin中不需要 new 关键字):

class A()
val a = A()

构造器可以和顶层方法以一样的方式被引用:

val aReference = ::A

构造器和方法的唯一区别在于:构造器的首字母需要大写。这一事实被应用于很多地方甚至是Kotlin标准库。 ListMutableList 是接口,他们并没有构造器,但是Kotlin的使用者们希望可以:

List(3) { "$it" } // same as listOf("0", "1", "2")

这就是为什么下面的方法出现在 Collections.kt :

public inline fun  List(size: Int, init: (index: Int) -> T): List = MutableList(size, init)

public inline fun  MutableList(size: Int, init: (index: Int) -> T): MutableList {
    val list = ArrayList(size)
    repeat(size) { index -> list.add(init(index)) }
    return list
}

Fake constructors看起来像是构造器,用法和表现也是构造器,然而很多开发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并不是构造器而是顶层方法。同时Fake constructors还具有静态工厂方法的优势:可以返回子类型,并不需要每次调用生成新的实例;同时没有构造器的种种限制。比如次构造器(secondary constructor)必须马上调用主构造器(primary constructor)或者超类的构造器。当我们使用fake constructors时还可以推迟构造器的使用:

fun ListView(config: Config) : ListView {
    val items = … // Here we read items from config
    return ListView(items) // We call actual constructor
}

Primary constructor

Kotlin引入了主构造器(primary constructor)这一概念。一个Kotlin类中只能存在一个主构造器(Kotlin中称类似Java中的构造器为次构造器)。主构造器中的参数可以在整个类的创建中使用:

class Student(name: String, surname: String) {
    val fullName = "$name $surname"
}

主构造器中的参数可以被直接定义为类的属性:

class Student(val name: String, val surname: String) {
    val fullName 
        get() = "$name $surname"
}

当主构造器包含默认参数时,重叠构造器(Telescoping Constructor)不再被需要。

Other ways to create an object

Kotlin中的工厂方法并不是Kotlin提升实例创建的唯一方式。下篇文章我们会讨论Kotlin是如何提升builder pattern。举个例子,允许DSL出现在对象创建过程中:

val dialog = alertDialog {
    title = "Hey, you!"
    message = "You want to read more about Kotlin?"
    setPositiveButton { makeMoreArticlesForReader() }
    setNegativeButton { startBeingSad() }
}

Conclusion

在Kotlin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方式的同时,保留静态工厂方法的优点:

  • Companion factory method
  • Top-level function
  • Fake constructor
  • Extension factory method

通常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构造器可以满足对象创建的需求,如果需要使用其他的方式创建对象,可以考虑上述的几种方式。

作者:超凶的土拨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