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悖论—— 区块链与互联网的思想和趋势类比

区块链被称为互联网的下半场。我们都知道,互联网传递信息,而区块链传递价值,因此区块链被称为价值互联网。虽然两者传递的代码所代表的内涵不一样,但都是虚拟世界的基石。目前 似乎有一种“常识”,那就是区块链比较讲究去中心化,至少是弱中心化,而互联网则是中心化的 。这种“常识”由于中美两国互联网的发展最终都形成了几个几乎统治互联网的巨头平台,而变得深入人心。但互联网真的是中心化的吗?区块链与互联网的思想确实南辕北辙吗?
我们追溯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会发现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就是, 互联网本身也是基于去中心化的思想而发展起来的 。互联网为什么被发明?其早期的设计思想就是,即便网络中的部分线路断开了,由于网络是多个节点分布的,其他线路依然能够传递数据,保持网络运转。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全球性的超级网络,存在多个核心节点,由此保证了互联网的持续不断运行,所有攻击只能瘫痪部分网络,而非整体。所以很明显, 互联网本身设计是典型的去中心化设计 ,避免如果只有唯一的根节点,一旦根节点出问题则全部网络都瘫痪。 互联网的这种去中心化趋势,随着其发展一直在被强化,而不是被改变 。
但 与互联网的技术层面去中心化不断加强相反,互联网的经济层面则中心化不断加强 。最主要的表现是两方面: 第一是互联网的经济适用必须申请域名 ,而全球只有13座域名根服务器,其中11座被美国控制,中心化的态势再明显不过了。所以中国和俄罗斯一直想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发展出自己的域名根服务器。 第二是互联网商业业务的不断集中垄断化 。美国和中国到目前都是4~5家巨头占据了全部互联网业务大概至少70%以上,这些巨头垄断数据和网络业务,诸多的网络生活和业务必须通过他们,因为是垄断性的。
所以总结一下互联网,可以看出, 技术层面的去中心化和经济层面的中心化构成了互联网的现实发展趋势 。那区块链有没有不同呢?
在技术层面,显然区块链与互联网的思想和趋势是完全一致的。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账簿,无论是公链还是联盟链,都具备全部或部分的去中心化趋势,除了与互联网一样的用分布式布局来保证网络的不可切断外, 区块链更是依赖技术上的去中心化实现了永久存证、不可篡改和机器信任机制这些区块链最重要的技术优势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确认, 区块链技术层面的去中心化格局不可能被更改,这种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只会规模越来越大 。
在经济层面呢?区块链项目从比特币开始,最初的一些项目都是坚持经济系统的去中心化, POW(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就是在经济系统上保证去中心化,最根本的是保证了所有人的参与权,只要你具备基本算力设备 。但由于效率低下、交易速度太低,比特币的路线似乎逐渐不再是区块链的主流路线。 新路线最明显的代表当然是EOS系统 ,它的DPOS(委托权益证明)共识机制设计了21个超级节点,只有这21个超级节点才具有区块生产权。这就 打破了去中心化的思想,形成了一种“多中心化”的格局 。 很明显,这与互联网13个域名根服务器的格局很相似。以太坊2.0也将从POW机制转换到POS机制,也意味着以太坊去中心化格局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多中心化。
从互联网的域名到区块链的节点,所展现的发展趋势是类似的,就是去中心化转变为多中心化,而中心如果过多,会进一步朝向少数巨头垄断局面发展。
当然 无论如何,区块链经济系统上去中心化的的色彩仍然要比互联网强烈 。 互联网全球是唯一的一张大网 ,这是因为它传递的是单一介质,即信息所决定的。而区块链由于传递不同类型的资产,是多种介质的价值,因此 很可能是万链齐发的格局 。但在每一条链中,又会表现出与互联网中心化类似的经济发展趋势。
所以结论是, 区块链与互联网思想其实有一脉相承的部分,都是技术层面的去中心化与经济层面的中心化趋势的矛盾统一 。 技术的去中心化是为了实现最大规模的生态,而经济的中心化是为了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率!
以上就是蓝调对互联网和区块链在去中心化思想上的格局和趋势的相关思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站在未来看现在,蓝调与你一起感受时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