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惊蛰”,你不知道的由来与习俗-演道网

timg (1).jpeg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宋)陆游 《春晴泛舟》

timg.jpeg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

warticle_1488347570802.jpg

惊蛰后,春进入温风如酒的醉人时节。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开花。春从前几日的嫩芽,一夜之间长成万里青田。让人惊叹一声雷带来的天翻地覆。

DingTalk20170301140212.png

惊蛰三候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古人还将惊蛰分为三候,“五天”分为“一候”,“三候”即为一个节气。

一候,桃始华桃花开始开花,自此渐盛。

warticle_1488347571995.jpg

二候,黄鹂鸣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warticle_1488347571515.jpg

三候,鹰化为鸿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warticle_1488347571292.jpg

惊蛰春色中,虽万物争相热闹地喧闹斗艳,但桃花一出,万物都失了颜色。惊蛰之日,桃花始盛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与桃花共度春日,我最爱唐伯虎那段,他自称桃花庵下桃花仙,终日坐在桃花树下醉酒赏花,好不逍遥快活。

而桃花意境,属杜甫的那句“江上人家桃花枝,春寒细雨出疏篱”最耐人寻味。桃色之媚,在雨里、在风中。一场淅沥沥的柔风细雨中,桃花枝静卧风中,偷偷从一个江上人家的庭院中斜逸而出。若是赶上大力些的春风,便应了前人所写的“桃花无力笑春风”,红萼万片随风一吹,便成了一番漫天红雨,也别是一番情趣。

惊蛰习俗

祭白虎

DingTalk20170301143851.png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吃梨

timg (3).jpeg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着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今日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打小人

timg (4).jpeg

打小人源于驱虫。 春雷惊醒了害虫,每到这一天,农户就要拿着扫帚到田间举行扫虫仪式;同时还要手持清香、艾草,熏家里的每个角落,希望能够驱走蛇、虫、蚊、鼠等。到庙里打小人,就可以把小人、恶鬼等统统赶走,一年中都会顺顺利利,不受小人的纠缠。打小人一 般是拿拖鞋用力拍打地上的纸人,打完后还在纸人身上踩上几脚。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

惊蛰养生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timg (2).jpeg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转载自演道,想查看更及时的互联网产品技术热点文章请点击http://go2live.cn